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黄蒸是山西省长治市晋东南地区的一种小吃

    信息发布者:田18334524778
    2019-01-14 07:29:01   转载




    山西人爱吃黄蒸,那么黄蒸究竟是什么呢,可能说到黄蒸只有山西当地人能够听懂吧,其实黄蒸也不是啥稀罕的好吃的,就是人们常说的窝窝头,但是吃的人确实不多,我作为一个90后,也就吃过两次而已,所以说也没几个人吃过的。

    说到窝窝头,其实自己也是没有机会吃的,所以说是有一次一个老奶奶自己做的,自己尝了一个馒头的四分之一,她就拿个一个窝窝头,门口的七八个人都没有吃完,主要是她做的那个窝窝头比较的涩,吃起来有种喇嗓子的感觉。可能是做面的时候比较糙,如果要是做的细一些就好吃一些。

    其实说到窝窝头的原料,就是用玉米面粉做成的,吃起来味道肯定不是很好吃,而且窝窝头做的时候只能贴到地锅边上,而且窝窝头也是一种杂粮面,和我们平常在饭店做的还不一样,人家里面放的有绿豆面、大豆面等等,掺在一起肯定好吃一些。

    黄蒸,流行于晋东南地区,尤其是长治市。其实,它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,长治话叫“团的”或“团子”。黄蒸是基于这种食物的颜色和制作工艺,“团的”、“团子”大概是基于这种食物外形椭圆。

      关于黄蒸的历史,应该无从考据,我想至少有几百年时间,并且已经成为晋东南地区民俗文化的一个代表。还听说这样一件事,是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之谜。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,就是慈禧太后是长治人,并且就在距离长治市不远的长治县。其中的一个论据是慈禧的贴身宫女以及老太监回忆,慈禧的许多爱好都与长治有关,比如喜欢听上党梆子,曾经给长治的上党梆子剧团题过名,还特别爱吃长治一带的食品,如沁州小米、壶关醋、襄垣黑酱、酸菜,尤其爱吃“团的”(黄蒸)。

    作为长治人,关于黄蒸的做法,从小就有深刻的记忆。一到冬季,多数家户都会蒸黄蒸,这是件盛大的事情,因为一次要蒸上百个,基本能满足一家人一冬天食用。

    在我家,母亲首先要精选好玉米,先煮,凉干加工,推碾子上磨蜕皮(后来用了机器)碾成玉米面,加湿过的黍米也碾成细面,满满地堆在面盆里,将玉米面放入面盆,用翻滚的开水烫了,再把软米面以二比一的比例加入和好,用厚厚的毛巾盖上,热炕头上放满了发面的盆子,用棉被、毯子捂得严严实实,称之为“起面”。

    “起面”期间,就要开始准备“馅”了。馅有两种,一种是豆沙,一种是蔬菜(胡萝卜、粉条等)馅。其中,豆沙馅最受欢迎,制作量最大。母亲将自家地里收的红豆再加上糖精同煮,煮软后,用擀面杖捣碎做馅。把做好的豆馅放置一旁晾着,备用。

    起好面,做好馅,开始包黄蒸。用手将起好的面捏成团,再做成中空的窝头状,将豆馅放入包好,两手合拢如作揖般稍微拍扁一点,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。黄蒸就出笼了,揭笼时,香气扑鼻,热气弥漫开时,软津津油亮亮金灿灿的黄蒸醉卧其中,无比绚烂。

    蒸好的黄蒸放入大缸内,放在院子里,寒冷的天气就是天然的冰箱,黄蒸冻得硬邦邦的,作为整个冬天早晨或是晚上的干粮。黄蒸的吃法很多,既可以放在蒸锅里热着吃,也可以和小米稀饭煮在一起吃,还可以在火炉边上烤着吃。

    然而,凡事总是有个度的。与我而言,对于黄蒸的记忆并不是那么美好,原因可能是吃太多了。记忆里,早晨是黄蒸配酸菜,再加一碗小米稀饭,晚间依然是烤黄蒸(放在火炉旁加热),再加一碗小米稀饭,所不同的是酸菜换成了土豆丝。一冬如此,早已厌烦。

    如今,近三十年过去,黄蒸早已远离我的生活。偶尔回家乡,再尝久违的黄蒸,感觉味道还是不错的,但也只是点到为止。

     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